索引号 | 11610400687993722F/2024-00321 | 主题分类 | 劳动就业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公开日期 | 2024-07-29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的通知》(陕人社函〔2024〕302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促进工作,决定在全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行动主题
助力攻坚 就创青春
二、行动时间
2024年8月-12月
三、服务对象
(一)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青年(包括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
四、行动目标
聚焦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求职关切,以实名登记台账为支撑,集中提供政策落实、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不断线就业服务,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五、工作内容
(一)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咸政办发〔2024〕33号)和《关于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的通知》(咸人社发〔2024〕36)文件要求,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逐项开展“看得懂算得清办得明”宣传解读,把政策讲清讲透,提高政策知晓度。公开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大力推行“直补快办”等服务方式,推动资金补贴等政策集中兑现,提高政策落实率。
(二)及时发布求职就业指引。市人社局已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发送《青春逢盛世 逐梦向未来——致咸阳市2024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见附件1),各县市区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介,集中发布公开信,公布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失业登记服务平台等求助途径,公布公共招聘网站、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招聘渠道,公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等名录,公布就业创业、人才引进、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等服务清单,为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求职指引和便利。
(三)迅速建立完善实名台账
1.建立完善 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各县市区要依托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就业管理系统”)建立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主动登记本地辖区内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允许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教育部门已于6月下旬移交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人社部将于8月底前分批移交在外省上学的陕西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和求职登记小程序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各县市区收到分拨信息后要及时确认接收,对于自主办理业务登记的毕业生,要严把信息审核关,确保信息完整、登记准确。
2.建立完善失业青年实名台账。各县市区要及时对辖区内登记失业青年进行全面摸排,通过电话、短信、上门走访等方式,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对未就业的做好记录,依托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同时,要加强对人社部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登记人员的跟踪联系和就业服务,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各县市区要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集中开展帮扶,逐一告知“1131”服务内容和服务电话, 全覆盖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并根据需求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状态和服务情况等发生变化的,要在台账中及时记载、动态更新。
(五)实施困难帮扶专项行动。各县市区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推进各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和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按照“一人一策”要求,推进实施分层分类就业帮扶,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根据困难程度、就业能力、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
(六)推动高效办成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各县市区要大力优化就业政策经办服务,普遍设立青年就业服务窗口,推进档案转递、补贴申领、社保缴纳、落户手续等政策服务“一件事打包办”,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就业服务下沉基层,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建设青年就业服务驿站,提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对就业服务的感知度。
(七)推进“职引未来”系列招聘。各县市区要加密招聘服务活动频次,广泛收集有利于毕业生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开展专业化、行业性、分区域的招聘活动,积极运用“直播带岗”精准推送岗位,提升人岗对接效率。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区招聘活动,动员辖区内失业青年参与,方便他们求职应聘。接续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金秋招聘月、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高校毕业生较多的秦都区、渭城区,每周至少组织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请各县市区于每月20日前将开展活动场次(线上线下)、参会企业家数、提供就业岗位数、投递简历数、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报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八)提升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要聚焦毕业生求职需要,用足用好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等服务手段,帮助尽快实现就业。组织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模拟面试、职业规划、企业参观等体验活动,增强求职适应能力。推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募集见习岗位,提升见习岗位质量。
(九)加强就业权益维护。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大就业权益知识普及,在招聘会现场、服务大厅和相关网站发布防范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典型案例、维权警示和投诉通道,增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和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参与企业资质及岗位审核,避免不合理招聘信息。
(十)加强毕业生就业宣传引导。要紧扣攻坚行动主题,运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强化青年就业典型引导,广泛宣传服务重大战略、投身生产一线、主动创业创新、扎根城乡基层的青年先进事迹,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青年人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引导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建功立业,营造“基层就业,同样出彩”的良好舆论氛围。
六、工作要求
(一)细化落实责任。各县市区要将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作为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主管单位、科室要牵头抓总,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每项任务要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时间安排和保障机制。请各县市区8月1日前,报送就业主管单位、科室工作人员联系表(附件3)。
(二)落实安全责任。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攻坚行动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做好跟踪调度。按照省人社厅工作调度要求,从8月起将对各县市区2024届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工作(见附件2)及求职登记小程序求助毕业生联系服务情况进行周调度,对登记失业青年及2024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进行半月调度(从失业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和就业管理系统直接获取信息上报)。攻坚行动结束后,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于12月10日前报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四)强化服务督导。8月至9月,是2024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服务高峰期,各县市区要加强人员调配和保障,对登记的人员,要迅速开展就业帮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数据真实有效。今年全市继续实施抽查调度机制,8月至10月,实施周抽查制度;11月至12月,实施半月抽查制度。重点抽查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情况,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期抽查各县市区不少于10人。市局将对工作推进较慢、问题较多的县市区,加大抽查、通报频次,进行电话或现场督导。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