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400687993722F/2024-00261 | 主题分类 | 劳动就业 |
文号 | 咸人社发〔2024〕36号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开日期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现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咸阳市教育局
咸阳市财政局
2024年7月22日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
为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的通知》(陕人社发〔2024〕19号)要求,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特制定措施如下:
一、整合优化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政策。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二、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激励国有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三、实施大学生基层就业行动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统筹推动其他基层服务项目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提前转正定级等政策,畅通职业发展通道。8月底前,完成“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
四、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强化青年创业支持,构建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流程办理、孵化服务等全周期服务机制,推进创业服务集成办理。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青年灵活就业合法权益。
五、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更多开发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2024年起,全市每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4800个。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见习期间给予每人每月1700元的基本生活费补贴,并为其购买每人每月3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参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见习单位,给予剩余期限见习生活费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5年12月31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提前为见习人员分次接续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次购买保险期限不超过3个月。对见习期间升学、就业的见习人员,及时终止见习活动。
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政策宣传、校园招聘、指导培训等活动。依托“秦云就业”用工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探索岗位发布、组织对接、面试洽谈等“一站式”在线服务。加密招聘频次,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县市区每周至少举办一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组织青年和毕业年度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七、实施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行动。强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建立实名台账,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制定专项计划,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针对性提供高质量岗位信息。
八、加强就业权益维护。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大就业权益知识普及,在招聘会现场、服务大厅和相关网站发布防范求职陷阱的专门提示、典型案例、维权警示和投诉通道,增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和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参与企业资质及岗位审核,避免不合理招聘信息。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要提高思想认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要加强协同配合,人社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教育部门和各驻咸高校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各项促就业政策;财政部门要做好就业补助资金保障,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落实。要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对本地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经验做法和典型的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实际出发选择就业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