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400687993722F/2024-00262 | 主题分类 | 劳动就业 |
文号 | 咸人社函〔2024〕99号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开日期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类 别:A
签发人:李卫东
王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的提案》(第05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咸阳市人社部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把“人社工作进园区”作为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的总牵引,深入园区摸清企业关切需求,改进优化服务方式,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推动咸阳“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不断深化。制定印发《2024年咸阳市“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要点》,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推进人社工作主动嵌入产业园区、直接服务企业,逐步构建形成系统、集成、精准、高效的人社工作新格局。建立“人社工作进园区”干部包联园区企业机制,市局系统百名人社干部担任服务专员,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包联高新区和经开区百户园区重点企业,建立“点对点”“一对一”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回应并解决企业人社服务需求。
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全市劳动纠纷持续攀升,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做好劳动纠纷处理工作提升到政治高度,全力维护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严肃认真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工作,严把立案关,认真查阅当事人立案材料的完整性、有效性等,避免过度维权,维护仲裁监察秩序和权威。对于发现企图通过恶意仲裁和监察等方式侵害他人、单位、集体、国家合法权益的,应当驳回其请求,构成犯罪的,依法向有关部门移交线索追究刑事责任。针对当事人或其他参与人通过恶意串通、虚构事实、故意隐瞒、伪造证据等劳动维权方式获取非法利益,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将探索建立失信人公开制度,报送咸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记入相关信用档案,增加虚假维权违法犯罪成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劳动者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劳动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机制,发挥好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倡导劳动者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三、全面对照中省市稳就业新政策、新措施、新要求,立足咸阳就业工作实际,重点从扩大就业容量、促进青年就业、兜牢民生底线、保障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梳理细化,先后以市政府办公室、市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牵头印发了《咸阳市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政策措施》、《咸阳市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工作要点》、《关于印发<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八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市就业工作持续发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全方位拓展求职就业交流供需渠道,积极搭建用工招聘联动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活动。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职引未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专项招聘活动,联合西安市、西咸新区创新组织实施了“西安—咸阳一体化重点产业联合招聘”,面向劳动者精准提供岗位资源,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全市已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共计426场次,累计组织参会企业8814家,提供就业岗位25.2万余个,服务各类求职者23.4万人次,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就业链有机衔接。
五、全面贯彻中省“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活动要求,认真落实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暨稳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密集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20次,组织政策宣讲活动88次,邀请职业指导专家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和政策解读会31次,累计服务毕业生4.5万人次;鼓励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就业见习活动,累计募集开发见习岗位5423个,组织1387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为驻咸七所高校3596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按照每人1000元的补贴标准,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59.6万元,助力家庭困难毕业生尽快就业创业。
六、坚持市县联动,搭建更加完善、更加开放的劳动力资源供需平台,发挥“秦云就业”小程序、政府网站、公众号等渠道作用,引入“直播带岗”招聘新模式,采取“岗位推荐+线上答疑+简历投递”三位一体实时互动,为农村求职者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提升人岗匹配率,架起“求职招聘云端之桥”,帮助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返乡后,再次外出务工16.88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9万人),帮助193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采集市域内2139家企业岗位信息,对接实现用工3.14万人,累计认定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218家,吸纳脱贫劳动力1800人务工增收,推动实现了“打工不必去远方,家乡也是好地方”。
七、主动对接、及时了解退役军人就业意愿,以“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季”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平台,开展政策咨询、简历诊断、面试指导、岗位推荐等多项服务,提供多元化军地两用人才岗位信息1万多个,解答政策咨询1.3万余人次,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700万元,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就业1200多人。聚焦退役军人所盼所求,落实因战、因公负伤致残退役军人工伤保险待遇,办理退役军人职工养老保险接续1.1万人,为1062名“两参”人员补缴内退期间职工养老保险。为24名符合条件退役军人,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成绩中给予加分。为6名符合条件退役军官和军士配偶、子女协调解决随调家属安置工作,安置满意率达100%,以工作实效切实提高了双拥工作满意度。
八、今年8月份,提早谋划、及时部署,专门制定了《公共就业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组织13个县市区人社部门成立40余个工作队,全覆盖走访20个产业园区、16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梳理汇总惠企就业政策13条、惠民就业政策9条,印制发放就业“政策包”宣传册2万余份,推动稳岗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直达”,通过政策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九、贯彻中省市关于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依托苏陕协作大框架,紧扣重点任务,推动咸泰劳务协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月份,主动对接邀请泰州市人社部门及企业组团来咸,共商咸泰劳务协作工作事宜,全市共达成6个方面共识、签订劳务协作协议9份,举办咸泰劳务协作联合招聘12次,组织511名农村劳动力赴泰州地区务工(其中脱贫劳动力201人),比2022年增长15%,选派112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赴泰州市对口单位交流学习。11月份,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同志带队赴泰州市开展咸泰劳务协作对接活动,组织两市人力资源机构、产业园区、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协议4份,揭牌运营“咸阳市驻泰州劳务协作工作站”,考察学习泰州市重点企业用工、为民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示范基地等先进经验,咸阳泰州两市人社部门携手共同打造了苏陕协作精品工程。
十、赋能提质增效,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扶持全民创业,咸阳市选送的“‘小草药’打造增收致富大产业”和“面疙瘩插上互联网的翅膀”2个项目,分别获得省级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中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代表咸阳获得全省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3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5亿元,累计带动就业9043人。围绕劳务品牌建设标准,强化服务保障,实施量化评估,以提高劳务素质为重点,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以增加劳务收入为目标,推动全市劳务品牌建设有声有色、立竿见影,先后成功打造“武功绣娘”国家级劳务品牌,“淳化饸饹师”“礼泉袁家美味传承师”“武功织女”被推荐省级劳务品牌,截止目前已成功培育7个县、市级劳务品牌,累计吸纳就业13.7万人。下一步我们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结合省市“三个年”活动要求,积极运用各类宣传媒体,集中宣传解读中省市稳就业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政策知晓率,最大限度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