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 正文

对市九届政协第三次会议第0412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 2024-07-16 16:30:21
来源: 发展规划科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00687993722F/2024-00255 主题分类 人事工作
文号 咸人社函〔2024〕137号 发布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日期 有效性
主题词

类 别:A

签发人:李卫东

郁南委员:

《关于加强人才引育赋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4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肯定了当前我市在招才引智工作做出的努力,也指出了在留住人才方面面临的困境,您建议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科技人才流动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关于此建议,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供需匹配,开展各类专项招聘活动

全方位拓展求职就业交流供需渠道,积极搭建用工招聘联动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活动。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职引未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专项招聘活动,联合西安市、西咸新区创新组织实施“西安—咸阳一体化重点产业联合招聘”,面向劳动者精准提供岗位资源,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23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共计426场次,累计组织参会企业8814家,提供就业岗位25.2万余个,服务各类求职者23.4万人次,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就业链有机衔接。

二、优化工作效能,深入高校开展公共服务

全面贯彻中省“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活动要求,认真落实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暨稳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密集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2023年,全市共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20次,组织政策宣讲活动88次,邀请职业指导专家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和政策解读会31次,累计服务毕业生4.5万人次;鼓励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就业见习活动,累计募集开发见习岗位5423个,组织1387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为驻咸七所高校3596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按照每人1000元的补贴标准,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59.6万元,助力家庭困难毕业生尽快就业创业。

三、完善民营企业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引才引智服务机制

一是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畅通流动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凡是劳动关系、工作地点或人事档案托管地在咸阳的,可直接在本地申报,有效打通了非公经济组织各系列技术人才成长路径。二是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推行职称电子证书,优化职称评审流程。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等问题,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积极推动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全面提升全市技能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四、坚持统筹推动,充分发挥职能

近年来,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推动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建设,结合部门主责主业,重点围绕技工院校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评价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建立辖区内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协调联系机制。2022年以来,会同市发改委、市教育局认定峻凌电子(咸阳)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为我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企业工匠人才高质量发展。

五、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人才体系

围绕全市“16+8+3”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推进终身制培训制度,规范职业能力培训、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等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措施。2019年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通知,对企业技能人才待遇、创新、培训、休假、技术工人选拔、技术工人享受职业资格比照职称待遇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22年我局出台的文件《关于做好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工作的通知》,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积极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发展。

另外,对于您提出的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创新园区的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研发和实践环境等问题,我们将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好保障和服务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妥否,请提出宝贵意见。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