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 正文

对市九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386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 2024-07-16 16:24:54
来源: 发展规划科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00687993722F/2024-00253 主题分类 社会保障
文号 咸人社函〔2024〕122号 发布机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日期 有效性
主题词


类 别:A

签发人:李卫东


黄安荣委员:

您在《关于完善工伤认定工作的建议》(第0386号)提案中针对“人社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中调查取证难、用人单位存在造假骗保风险、行政诉讼举证责任难”的问题所提出的“制定工伤认定的相关补充规定、实施细则,对于工伤认定行政部门调查出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证人作伪证的情况应配套相关惩罚措施的法律依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为框架的法律体系,我省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修订了《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亦出台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上述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对工伤调查、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违规行为和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已有明确规定。比如:

调查取证方面:

1.《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2.《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3.《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5.《工伤认定办法》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欺诈骗保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我省已于2023年7月顺利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工伤保险相关工作,省市两级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优化工伤保险流程,方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业务,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市级工伤保险全流程服务工作的意见》。此外,我市亦制定实施《咸阳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并取得良好效果,积极构建预防优先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工伤认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步,省厅将陆续出台省级统筹配套文件,为全省工伤保险工作提供政策支撑,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务全市参保企业和劳动者,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