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00687993722F/2023-00280 | 主题分类 | 劳动就业 |
文号 | 咸人社函〔2023〕120号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开日期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类 别: A
签发人:李卫东
米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民生相关问题的建议》(第0231号)收悉。您在提案中指出了“我市目前存在就业机会较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切实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和完善城乡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工作基础防线”的宝贵建议,我局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现围绕人社部门职能职责,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政府“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全市就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坚持政策引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一是出台系统化促进就业政策。我市始终坚持“大就业”格局,为系统解决好就业问题,2022年因地制宜梳理出台稳就业“14+18条”政策措施,形成自2020年疫情以来一脉相承的咸阳“26+13+13+14+18”系统化政策体系。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促就业政策,稳住全市就业基本盘,帮助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二是高频组织招聘活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体、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用好“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两只手,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以高质量就业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载体,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千企万户行”、“退役军人服务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动为抓手,为各类求职者搭建岗位对接平台,精准匹配人力资源,创新运用“圆点”、“猫头英”和“秦云就业”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岗。2022年先后组织6423家企业参加各类专场招聘会43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3.7万个,直播带岗平台点击量超过565万人次,实现了用工求职对接“零距离”。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劳动者就业意愿,主动对接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依托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重点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困难”人群,开展定向式、订单式、项目制等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重点围绕家政、养殖、种植、养老护理、烹饪等市场急需紧缺和劳动者需要的工种专业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四是做好困难人员帮扶。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施行就业跟踪服务,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建立跟踪服务台账,对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政策,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介、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
二、突出创新赋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加大创贷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就业作用,降低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条件,提供免费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建设,继续将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缓解了村民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村镇支柱产业,培育了花椒种植、生猪养殖、苗圃、手工作坊加工为主导的不同类型示范点,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新增创建挂牌“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示范点14个,为信用乡村发放贷款396笔,6298万元。全市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8笔,6.407亿元,带动就业11781人。二是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按照全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面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倍增效应提供有力支撑。截止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创业培训班263期,培训6703人次。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咸阳市选拔赛,在第三届陕西“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省级决赛中,我市选送两个参赛项目分别荣获青年创意组第2名和企业创新组第4名。三是培育创业载体。加强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创业中心等各类创业载体建设,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共70万余平方米,可容纳9160户入驻实体,现已入驻在孵实体4995户,孵化成功创业实体2711户,带动就业3万余人。建成13个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104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标准化创业中心向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延伸。
三、兜牢民生底线,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强化精准扩面,把更多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4.05万人、39.03万人、55.7万人。二是稳步提升社保待遇。及时调整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企业职工养老金月均水平提高到307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2023年再次调整待遇水平,秦都区、渭城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88元,与西安市保持了待遇一致,其他县市达到了每人每月168元。伤残津贴、抚恤金、护理费最低标准分别达到2862.03元、1133.15元、2274.9元,社保待遇水平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三是全面落实社保降费减负政策。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大保险累计为1万多户企业减负5.45亿元,失业保险牵头“揭榜挂帅”重点任务,按照“免申即享”原则,为1821户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资金7736.81万元,惠及职工17.87万人,有力提振市场主体发展的信心。
四、加大劳动保障,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一是科学指导企业用工。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咸阳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全市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全面贯彻中、省、市有关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同时监督企业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切实保障劳动者薪酬支付和休息休假等权利。二是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序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根治欠薪和“攻坚50天、决战保支付”等专项行动。2022年为5248名劳动者追讨工资6078万元,劳动保障监察结案率达到了99.8%,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公布咸阳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发挥相关工资制度的保障作用,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构建了我市和谐的劳动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我市“稳增长、扩就业、优民生”贡献人社力量。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社部门和民生保障工作的关心,同时也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关注和指导。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22日
(联系人:张鑫,联系电话:029-3332913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